随着驾驶技能的日益生活化和驾驶培训的市场化、社会化,道路运输生产所依赖的职业驾驶人培训逐渐个人化和考试化。通过短暂和有限的培训考试,一考定终身,在为道路运输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重要劳动力的同时,也给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带来的严重隐患,为行业培养出了一些不合格的驾驶人。近年来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也突出反映了这给问题。如何既能满足道路运输对驾驶人的庞大需求,又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驾驶人呢?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大客车驾驶人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江苏、安徽、云南三省各选取一至两所具备资质的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职工学校,开展大客车驾驶人职业教育试点工作。强调突出驾驶人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通过3年的教育培新实践,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驾驶人队伍。 与现行培新制度不同的是,职业技术院校培养驾驶人有其独特的规定和要求。 一是要求职业培养大客车驾驶人实行3年制,3年全新学习驾驶理论技术和行业法规及道德修养,这与现行速成制形成了强烈对比。 二是要求在招生录取前必须组织驾驶适宜性检测,通过检测淘汰不适宜从事客车驾驶的人员。普遍实行驾驶适宜性检测的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这是提高驾驶人素质、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尽管我国曾颁发过有关驾驶适宜性检测的行业推荐标准,但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执行,罕有开展适宜性检测的,导致一些不能从事大客车驾驶的也成了大客车驾驶员,这对于客车安全生产来说就是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危害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突出学驾操作和实践,保障学驾时间和培养质量。要求在第二学年的大客车培训中,驾驶里程不得少于5000公里;第三学年全身心在道路客运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车驾驶实习,实习总里程不得少于2万公里。在此基础上,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才能获得驾驶证和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跟车驾驶实习,是对曾经盛行的师傅带徒弟培养方式的继承。师傅带徒弟,不仅树立了驾驶技能的标杆,更重要的是对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的垂范熏陶和耳濡目染。这是驾校培养方式不可能实现的,又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驾驶人所必须的。 职业培养大客车驾驶人队伍任重而道远,需要全行业的始终关心和努力探索。
|